农(集)贸市场一直是基层监管的难点和痛点,因为它是食用农产品从田间走向餐桌最后一步。今年以来,漳州市抓住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机遇,将创建食品安全溯源示范农(集)贸市场作为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的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投入资金80万元,探索农贸市场食品安全溯源示范监管。
加强部门合作,落实责任。
漳州市农(集)贸市场的开办者构成复杂,包括国营、集体、村办、民企和个人等不同类型。每个农(集)贸市场在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归集方面需要多个部门和市场开办者的协作配合。市食安办、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海洋渔业局、商务局、城管局、财政局联合发布了《漳州市2023年食品安全溯源示范农(集)贸市场创建工作方案》。在全市16个食品安全溯源示范农(集)贸市场的创建和验收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形成协同作战,强化地方监管责任和市场开办者的主体责任,共同推动农贸市场食品安全质量水平的提升。
搭建个性化应用平台。
市内将建立一个统一的农贸市场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平台,该平台将整合市场基础信息、食用农产品追溯、市场日常巡查、可视化数据、数据汇聚及公示等多个模块,以推动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与“一品一码”并行制度规范执行,并实现食用农产品的溯源链条不断向前端和末端延伸。此外,还将加强平台培训应用,引导市场开办者、场内经营者根据农(集)贸市场实际提供个性化需求,进而进一步规范农(集)贸市场相关的管理架构及制度,并共同探索食品安全溯源与农(集)贸市场管理的新路径。
提升效率,实现智慧监管。
漳州市农(集)贸市场食品安全溯源监管系统已经建立起来,其中包含了开办者信息、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信息、辖区监管机构信息、包保等级和包保干部的农(集)贸市场档案。此外,也包括了商户名称、负责人信息、销售类别以及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协议等销售者档案。同时,符合食品安全创城明查暗访的要求,将农贸市场业态相关公示信息进行屏显展示。监管端可以实时调度市场开办者的巡查情况、不合格农产品处置情况以及溯源信息。此外,还可以通过扫描食用农产品追溯凭证或使用农(集)贸市场溯源电子秤、快检设备自动生成追溯数据导入系统。除了手动录入追溯信息采集外,还可以通过扫描供货追溯凭证或溯源电子秤、快检设备自动导入系统形成进货台账。溯源数据会同步汇聚到漳州市“一品一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
引领示范,点面结合。
每个县区都会选择一个基础条件良好、经营者主体责任意识强的农贸市场作为“优等生”来进行先期试点,这将通过县(区)食品安全办公室的推荐申报、标准创建、县(区)初步验收、市级复核验收、以及公开公示等一系列程序来实现。然后,这些市场将被打造成食品安全溯源农(集)贸市场的“示范引领”样板,并逐步在漳州地区全面推广。这一举措将逐步推动全市农(集)贸市场的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管理。同时,将食品安全溯源示范农(集)贸市场的创建工作纳入2023年度市对县食品安全评议考核加分项目,以全面加强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管理,有效提升市长“菜篮子”工程的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