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在2025年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区划深化试点工作(以下简称“试点工作”)推进视频会上,记者了解到,今年由中国气象局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开展的这项试点工作将把范围拓展到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1个市,涵盖14种作物和5大类区划内容。该试点工作能够为各地科学运用气候资源、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布局以及科学减轻农业气象灾害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熊绍员出席了此次会议。
2024年,中国气象局联合农业农村部在7个省(自治区)、11个市、95个县开展了试点工作,初步搭建起了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区划系统平台,并且取得了实际成效。到了今年,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增了天津、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甘肃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还有河北省唐山市;试点作物也更加丰富,新增加了水稻、油菜、春小麦、甘蔗、夏大豆、夏玉米、茶叶、烟草、酿酒葡萄等9种作物。
中国气象局接下来会强化平台支撑,对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区划系统平台进行优化升级;以需求为导向,拓展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区划的应用场景;加强融合发展,与农业农村部门保持密切协作,和高校、科研院所等进行深入交流,开展跨学科、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攻关,拓展新的内容、指标、数据和方法,推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区划指标构建、业务系统优化中的应用,提高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区划成果的准确度、精细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从而进一步深化试点工作。